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作文类型 > 记叙文 >

中秋节有感抒发思念和家国情怀的散文十篇

2022-08-03 17:30:14
|福萍2

在我心里中秋永远是一个美丽的节日,因为它不光有诗意的传说更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和悠悠的牵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有感抒发思念和家国情怀的散文十篇,欢迎大家阅读和采纳,希望大家喜欢!

中秋节有感抒发思念和家国情怀的散文十篇

中秋节有感抒发思念和家国情怀的散文范文一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中秋节有感抒发思念和家国情怀的散文范文二

月饼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节日饮食习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那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北宋文豪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也是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到了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物质匮乏,我上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首儿歌:“八月十五月儿圆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当时我还不知月饼为何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月饼重新进入寻常百姓家。记得儿时的月饼,只是简单的草纸包装,与人一样朴实。品种也只有一两种,外皮黄色,有些焦斑,里面的馅由沙糖、豆沙、花生、芝麻、青红丝、麻油等组成,芳香甜口。因为生活还不富裕,只能说是温饱,那时中秋节吃月饼,就像是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端午包粽子,是每年孩子们望眼欲穿的佳肴珍品,记得那时妹妹还会为多分一块月饼而激动的欢呼雀跃。分得的月饼,也舍不得一次吃完,一小块一小块吃,一块月饼能吃几天。皓月当空,父亲还会给我们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等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在那朴素的年代,听着神话,吃一块月饼,至今回味,满口生津。

到外地上学后,中秋、国庆节,学校放几天假,回家后,父母依然给我们准备好了月饼。看到父母殷切地盼着自己子女长大成人的那种眼神和鬓角悄悄生出的白发,我就在心里想:父母省吃俭用,供我们上学,自己舍不得吃好吃的。等上班有工资了,中秋回来时要给他们买些他们没吃过的月饼,让他们尝一尝!

参加工作后,逢中秋节回家,我就会买一些老家当地不常见的广式、苏式等月饼带回去,看着父母、爷爷奶奶慢慢的吃,觉得自己可以回馈他们,心里觉得很幸福。尤其是奶奶,她慢慢的品,脸上洋溢着笑容,我在想:他老人家是因为这是孙子给她买的月饼,吃着更加无比香甜吧。只是,工作以后,中秋节大部分是在单位度过的,“月是故乡明!”一样的月饼总是感觉不到在家的那种芳香甜滋味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仰望窗外,一轮圆月,淡淡的浮云宛如游子的缕缕思念在涌动;柔柔的月光,彷佛父母慈祥的目光关切。

中秋节“吃月饼”,既是民间传统,更是民俗文化,寄托了深厚的人文情怀。然而,曾几何时,月饼品种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高档,价格也贵的令人咋舌。一些品种,已完全扭曲了月饼之意,甚至出现了动辄数千上万元一盒甚至更昂贵“天价月饼”,原本普普通通的月饼,不仅“走了样”而且“变了味”,令老百姓叫苦不迭,公众舆论更直指公款消费、官场送礼是主要推手,奢靡成风,竞相攀比,浪费巨大。但不管月饼如何的装饰,除了里边诱人的高档饰品外,真正的月饼,已引不起人们的味觉了。

 

小小的月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中秋节有感抒发思念和家国情怀的散文范文三

“喂,妈,最近身体还好吧,买月饼了没有?”

“妈闲着身体好着呢,还没有买月饼,妈不爱吃。你中秋节回不来,自己买月饼吃上。有喜欢的女孩子也给买上,照顾着点人家。你上班的地方很冷了吧,赶紧把衣服加上,别感冒了!晚上感觉冷的话就把褥子铺厚点,不要着凉了……”

听着话筒里那头妈妈不断的嘱托,我一句话也说不上。

上班也两年多了,加上在外求学读书的时间也有五六年在外面不回家过中秋的光景了,母亲依然像对待曾经那个还没长大的孩子一样的细细安顿。母亲在电话里说个不停,我望着窗子上慢慢爬上来蒙蒙的雾仿佛看到了那不再年轻的容颜,月光穿过薄雾渗过玻璃洒在她的面颊上。

中秋节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不是用精美的礼品盒包起来有图案又好看的月饼,而是一个又大又圆的锅盔。

那个时候,天空总是很干净,尤其是到了秋天的夜里,繁星点缀着夜空,月亮就像一大盏灯笼,照亮千家万户。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明净的夜晚,月亮就在我身后,只要我转身,就能看见。我问母亲为什么走到哪里都能看见月亮,母亲告诉我说,月亮在跟着我们,在夜里给我们作伴。

逐渐的我在心底就有了一种信念,哪怕是有云的夜晚或者是晴空的白天,我相信她就在那里,凝望着我们!每到中秋节的时候,家里也总是只有我和姐姐、母亲。在地里忙完一天的农活,趁着月色,母亲挑着水桶牵着姐姐,姐姐牵着我,沿着乡间的小路走五六里地去挑泉水。路上母亲给我们讲嫦娥和玉兔,还有吴刚砍的那棵永远砍不断的桂树的故事。到了泉子边上,月亮静静地躺在泉水里,整个泉水都粼粼的泛着光。母亲把水桶放进泉里打满水,我看见月亮也被母亲打捞出来躺在水桶里,母亲把扁担搭在肩上,弯着腰站了一会才挑起水桶,我和姐姐跟在母亲后边嬉耍。那时候我们不知道一扁担水压在母亲肩头有多重,只听见母亲重重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喘气。回去的路上母亲间歇停下来休息好几次,把扁担搭在水桶上让我和姐姐坐着,母亲蹲下来帮我和姐姐擦掉额头的汗,我看见汗水顺着母亲的发鬓滴落,在月光里越发晶莹……回到家后已经很晚了,但八月十五做锅盔在母亲心里是必不可少的,按照母亲的说法是把食物做成月亮的样子拿来诚心诚意的献祭月亮会得到祝福。母亲洗完手把面和好,坐在灶前生好火之后由我把柴火放在灶堂里。家里没有电,只有一盏黑黑的煤油灯,柔弱的小火苗感觉一吹就要熄灭却倔强的在黑暗里开拓出一片光明,站在那里迎着风摇曳着。母亲的双手在案板上,借着微弱的光亮把面团做成一个个锅盔的样子然后筷子蘸上胡麻油做出一些图案交给姐姐,姐姐个子刚高过灶台却也早已能应对各种做饭的事情,踮着脚尖轻车熟路的将饼烙在锅里。全都收拾好了之后,母亲抱着我坐在灶前生着火,姐姐时不时翻翻锅里的饼不要被烙焦了,对我们三口人来说,那不仅是献祭月亮的锅盔,也是好几天的口粮。

做好了的锅盔看起来饱满,酥黄,味道甘甜不腻,上面还有桂树、兔子的形状。母亲一定要把枣子、花生之类的和锅盔一起摆在院子里的小桌上,正对着月亮,表示对月亮的虔诚献祭。院子里,母亲、姐姐和我围着小桌坐着,月光洒在锅盔上,洒在母亲的发丝上,像是对母亲虔诚祈祷的回应,保佑着这可爱的人儿。

从出生那一刻开始,我们一直在索取和享受母亲的爱。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抱着,背着,牵着,追着……

从蹒跚学步到追逐奔跑,到现在母亲老了,追,却也追不上了……

不曾知道,多少个白天黑夜,母亲在默默付出,就是为了让儿女过的更好,比自己要好,这样她就知足了!

忽然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工作、朋友圈,也有了自己喜欢的人,给母亲的时间少之又少,可不曾想母亲一辈子的时间都放在儿女身上……

又逢中秋,多少人又不能回家,因为车票难买,因为路远,因为工作忙……可不曾母亲因为过什么撇下过儿女……

明知道打电话了,意味着我们又回不去了,母亲,还是会在家里等着!

看着月亮越来越圆了,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才回想起小时候。日子,真的会一天一天过去,而且真的再也回不来!等到母亲老了的那个时候,才会发现,原来所有的因为,都不是理由!给母亲揉揉肩,带母亲出去走走,就像小时候她牵着我们的手那样;给母亲讲讲最近的新鲜事情,就像小时候她给我们讲故事那样!

“妈,我想你了”,我打断了母亲的叮咛。

电话那头母亲好一会没有说话,“你想吃啥就自己买,不要给妈省钱,妈有钱,好了,你快去忙吧……”母亲就匆匆断了电话,其实我还想说“我爱你,妈妈!”

“想家的话,国庆节回来,妈给你准备好吃的。”过了好一会,我看是母亲发短信过来,我记得母亲不会打字,皎洁月光好像瞬间模糊了眼……

中秋节有感抒发思念和家国情怀的散文范文四

中秋佳节即将到来,在吟诵无数寄托相思、抒发感悟的咏月名作时,我们心中那股相思、团圆之情便愈加浓烈。

古往今来,中秋节就是中华民间传统的盛大节日,只要是个中国人,就注定了八月十五,举头望月与天涯共此时。当人们和家团聚,赏月、游湖之时就赋予了中秋节这样的意义,把人间温情与风物美景联系起来,让人们感受到和家团员的温馨、幸福与快乐,同时带给离乡背井的游子以浓浓的乡愁。

记得在《东京梦华笔》中曾描绘出“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圣晓”的热闹景象,这正是古人向往团圆、庆团圆的形象体现,对于现在的我们过中秋可谓是多姿多彩。你可以选择放烟火,朗朗月下,火树银花,普天同庆;可以选择游公园,桂花飘香,月色缠绕于那暗香浮动的枝头,在脚下洒落点点银光;可以选择江边漫步,明月当空,江风清洌,烟波浩淼,月光如碧水中的银螺般给人清新之感,或者干脆呆在家里,在轻柔的音乐里,吃几样精细菜肴,尝点月饼,凭盒赏月,月光倾城的荣美必将充溢你的胸怀,诗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秋之夜更能让我们体会到“明月照千里”的广博至美,于是月光又赐予人们一份思索:远寄乡思!不论远在天涯海角,只要能沐浴到月光,念亲思乡之情便融入到那一抹通的月光,借着月心之桥将祈祷传递到远方的家中,愿亲人更好,家乡更美,一切更幸福,同时,在皓月中游子也能读出远方的牵挂与问候。

谈到这里,还不得不提一提久负盛名的中秋月饼。东坡曾赞叹道“小饼如嚼月,中有怡如酥”现如今的月饼更是琳琅满目,花式齐全,但不论如何翻新,不变的是它圆圆满满的外形,象征着家庭温馨和美,家人团圆共聚,所以说呀,大家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一枚枚朋饼,它不仅仅凝聚着制作人的心血与汗水,更是古往今来华夏儿女渴望人月共团圆,天人和谐的缩影,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

有人说思念像中秋的满月,牵挂似漫天的繁星,在这欢乐的节日到来之前,我愿借着柔柔的风,谱上长长的祝福,让它轻轻飘进所有人的心中!最后祝愿全校师生中秋佳节和家团圆,幸福美满。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239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