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俗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五篇
每个地方的节日都会有每个地方的习俗,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也就是这样。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以习俗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以习俗为话题的议论文【1】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华夏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融浪漫与现实,诗意与快乐为一体,深受人民的喜爱。
端午----一个诗人的传说,据《史记》记载,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于是遭谗去职,还被流放。后来,秦国攻破楚国京都,他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汩罗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忙得不亦乐乎。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了,我先学着妈妈的样子将粽叶洗净,然后取出三张粽叶,毛面相对,,再在上面放入1/3的糯米,加入蜜枣和少许葡萄干,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粽子根本难不倒聪明的我。可是当我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接二连三的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妈妈“出手相救”,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我这才舒了一口气,心里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总算放了下来。经过了一些挫折,终于到了最后的步骤----扎棕绳,我把粽子捆了好几圈,这才放心地交给了妈妈,不一会,粽子就煮熟了,一股清香钻进我的鼻孔,再一品尝,啊,粘甜有劲,回味无穷。
除了吃粽子这一习俗,小孩还要挂香囊。端午节小孩配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科技在发达,时光在飞逝,但端午节的习俗不会改变,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越来越旺盛……
以习俗为话题的议论文【2】
母亲节这一天,人们总要想方设法使母亲愉快地度过节日,感谢和补偿她们一年的辛勤劳动。最普通的方式是向母亲赠送母亲节卡片和礼物。节日里,每个母亲都会满怀喜悦的心情,接受孩子们和丈夫赠送的玫瑰花或其他花束、糖果、书和纪念品,特别是当她们收到小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的上面用蜡笔稚气地写着“妈妈,我爱你”的字样的卡片时,更会感到格外自豪和欣慰。但最珍贵、最优厚的礼物还是把她们从日常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轻松地休息一整天。这一天,许多家庭都由丈夫和孩子们把全部家务活包下来,母亲不必做饭,不必洗盘刷碗,也不必洗衣服。不少家庭还有侍候母亲在床上吃早饭的惯例。
母亲节创立后,得到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AmanmJarvis在世时,设立母亲节的国家已达43个。时至今日,欢庆这个节日的国家就更多了。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按惯例,“国际母亲节”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举行。虽然,有一些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于他们的母亲节,然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亚和比利时等等,都是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的。
以习俗为话题的议论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听着这首诗,你一定会想到清明节,那么你了解清明节吗?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
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咏清明诗极多,杜牧《清明》诗最为著名。清明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家家蒸清明果互赠外,不仅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其实清明的意思就是清淡明智。经过我的介绍,你了解清明节了吗?
以习俗为话题的议论文【4】
也许,你们早已习惯了圣诞节的狂欢,习惯了在“情人节”营造浪漫,习惯了在“愚人节”捉弄一番。其实,一年365天,有许多印有“中国”标签的传统节日,显示浓郁中国文化底蕴的节日习俗,折射着古老的中国文化,但它们有的已成了一个远去背影,被现代人冷落。
镜头一
春节到了,在旧时,晚辈必须跪在地上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排队跪拜,老一辈向晚辈发压岁钱,祈愿压岁钱可以压住邪恶,保佑小孩子能平平安安地过年。
现代人更多的是追求自由、快乐,奔放和自由,一些礼节渐渐不用了。可现代社会,发放压岁钱,虽然照旧,但蕴含其间的深意有了变味,曾几何时,压岁钱成了“比阔攀比”的帮凶,成了富有的标志。同学们一回学校就开始攀比压岁钱:“瞧!我有1000块的压岁钱。”、“这有什么了不起,我的压岁钱是你的两倍。”更可恶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压岁钱行贿,出手阔绰,表面上一掷千金,深情厚意,背地里藏着难以告人的野心。
镜头二
临近春节,保险公司送给我家一对窗花,我们把窗花贴在两扇玻璃之间。菱形的大红纸面,一对身上挖有空太阳花的祥狗回首相对,它们的周围是一棵茂盛的发财树,上面有盛开的鲜花,有舒展的枝条,枝条上还挂着金元宝,其中一个元宝中镶嵌着“平安”二字。窗花贴在玻璃上,使平淡无变的家顿时呈现出喜庆的气氛。奶奶见了就仿佛回到喜悦的少年时光。从奶奶激动的声音中,我才了解了以前人们都是要剪窗花。运用自己灵巧的手,聪明的头脑,剪了一个“喜鹊闹春”、“鲤鱼跃龙门”……
可是,现在窗花已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年轻一辈已不会用自己心灵手巧的双手剪出一个丰盛的春节,包括保险公司送出的那个,还不是工厂流水线作业下的产物?!
镜头三
饺子是过年不可缺少的东西,饺子要过年前包好。过年的第一餐就是吃饺子。这时的饺子特别讲究皮薄、严紧,既不准捏破,也不准煮烂,如果一时不慎把饺子弄破了,只能说“挣”了。
以前,包饺子是大家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刻了。大家做自己的工作:和面和出来的面又软又好;剁馅剁出来的肉像泥团一样:擀面皮擀出来的皮薄厚适中;包出来的饺子体态优美。这顿饺子做出来,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吃出了一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样子。可现代人一点儿也不关注家庭包饺子,吃的饺子都是从街上买来快餐速食饺,失去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快乐。
让我们从春节开始,重新拾起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关注,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传统节日习俗,发展节日习俗,创新传统节日习俗,让这一些被冷落的习俗重新回到人群中。
以习俗为话题的议论文【5】
清明节可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要去扫墓,表示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至今,清明节已发展成为了我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以习俗为话题的议论文作文五篇相关文章:
★ 三年级以春节习俗为话题的5篇满分作文 - 5068儿童网
★ 以春节习俗为话题的五年级优选作文五篇 - 5068儿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