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望月有感》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

2021-04-06 08:39:15
|映卿2

  《望月有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也是白居易的七律名篇之一,这首诗主要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兄弟姐妹间的思念之情。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白居易《望月有感》原文_译文_创作背景

  《望月有感》原文

  唐代: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注释

  ⑴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⑵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

  ⑶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⑷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十四、五年(798—799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

  ⑸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⑹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⑺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⑻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白氏祖居曾在此。

  ⑼时难年荒:指遭受战乱和灾荒。荒,一作“饥”。

  ⑽世业:祖传的产业。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

  ⑾羁旅:漂泊流浪。

  ⑿寥落:荒芜零落。

  ⒀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⒁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

  ⒂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⒃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

  ⒄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

  ⒅乡心:思亲恋乡之心。

  ⒆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99年秋至800年春之间。其时诗人到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春二月,宣武(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三月,彰义(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平叛战争规模较大,时间亦长。此即诗题所言“河南经乱”。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值此人祸天灾纷至沓来之际,田园荒芜,骨肉离散,诗人自不免忧国思亲,伤乱悲离。就在这一年秋天,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天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74
c
id
534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