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文学 > 诗词鉴赏 > 古诗词 >

《发白马》原文、翻译及赏析

2019-09-10 10:54:08
|莹莹

  《发白马》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欢迎大家阅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发白马》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发白马

  唐代:李白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发白马》译文

  将军骑着白马出发,旌节拥簇度黄河。

  箫鼓喧天满川岳,犹如沧溟涌起洪波。

  声碎武安之瓦,易水悲歌无法比拟。

  铁骑若雪山云涌,饮流可以干涸滹沱河。

  扬兵聚猎西边的月窟,转战夺取朝那城。

  倚剑登上燕然山,边疆烽火台连绵嵯峨。

  长城外萧条万里,五原关内耕作繁忙。

  将军用武力扫清大漠,虎皮包裹金戈。

  《发白马》注释

  旌节:即旌和节,两种信符。唐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见《唐六典》。

  聒:喧扰嘈杂。读guō。

  沧溟:即大海。

  武安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赵王令赵奢救之,秦军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此处形容军势之盛。

  易水句:言士气高涨,歌声豪壮。《易水歌》见《史记·刺客列传》。

  饮流句:极言人数之多。涸,干。滹沱,河流名,发源山西,东流入河北平原,汇入子牙河,至天津汇北运河入海。

  扬兵句:谓显扬军威于边地。月窟,指极西之地。此处泛指边疆。

  略朝那:夺取朝那。朝那,古县名,汉置,故址在今甘肃平凉市崆峒区西北。《史记·孝文本纪》: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

  倚剑句:谓将军凭借强大的武力取胜后,刻石勒功。《后汉书·窦宪传》(宪与秉)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牲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外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倚剑,倚天剑的省称。倚天剑,形容极长的剑。本于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边烽句:谓边境烽燧排列,如同山峦。嵯峨,山势高峻貌。

  耕作句:谓边地无兵患,百姓安定,从事耕作。五原,秦九原郡,汉武帝改置五原郡。见《汉书·地理志下》。

  包虎句:谓天下太平,不再用武,兵器收藏。包虎,以虎皮包干戈。《礼记》:武王克殷反商,倒载干戈,包以虎皮。郑玄注: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正义曰:虎,武猛之物也,用此虎皮包裹兵器,示武王威猛能制服天下之兵戈也。戢,藏兵也。戢,读jí。

  《发白马》简析

  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发白马》创作背景

  王琦注:题始于(南朝)梁费昶,其辞曰:“白马今虽发,黄河结冰凘”云云,太白盖拟之。按:白马,古渡口名,一名白马津。在河南省滑县。

  《发白马》的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213
c
id
959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