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日记大全 > 心情日记 >

和读书有关的散文随笔:最美的时光

2018-04-24 16:48:01
|映卿

  编者按:在作者看来,世上最美的时光,那是读书的时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最美的时光》。

  生活中有一种光,常常会指引着我们向前奔跑。

  十岁那年的一个下午,放学回家,我路过大伯家,院子里姐姐们闲聊做针线活,我在大伯屋里的炕角发现了一本书,就随意翻开读了起来。书中奇幻的世界立即吸引了我,随着书中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我认真地读了下去,大伯家什么时候吃晚饭,屋子里地灯什么时候亮起来,我浑然不知。那是个深秋季节,天黑的早,家里人等不到我回家,父亲就沿着放学的路找到大伯家。回家的路上,我还对那本没有封面封底不知道书名的旧书念念不忘,那书本让我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时间,听不见外面嘈杂的世界。

  小时候,农村孩子课外书少,只有大自然这本无形的大书陪伴着我成长。在学校,在田野,在父母繁忙的农活劳作中,我升入了初中。或许是上天的眷顾,隔壁有一位本家叔叔是邮递员,他的二八式自行车车后座上横搭着一个墨绿色大邮包,报纸书刊很多,袋子口总是超负荷地张开着,两个大袋子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那时,学生还没有择校一说,晚上也不上晚自习,作业基本上在学校就全部完成,放学的铃声一响,我就背着书包飞跑到叔叔家,一张一张报纸开始阅读,不管能不能读懂,都充满了好奇。叔叔负责我们全镇的投寄任务,报纸的量很大。叔叔给我的特权是只能读报纸,不能翻杂志,怕弄脏了订户埋怨。印象最深刻的是《半月谈》杂志,是中宣部办的,整个的高大上,内容大多是国家大事。这个便利,让我在小小的年龄知道了中东、印度、布吉岛等等许多同学从没听过的名词,我知道了国家有哪些政策,哪些地方遇到了天灾,哪些国家正在打仗,又有哪些新型的东西被研制出来,让我痴迷。报纸太多,印象深刻的是《语文报》,是父亲帮我订阅的,上面语文学习方面的知识很多,文章的语言很美,我常将上面的诗歌以及优美的句子摘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空闲下来就慢慢品读、欣赏,有的诗文也读不懂意思,我仍被文章的美打动。

  初二时,我邻村的一个同桌无意中说起了一本书,并偷偷地带到了学校,是充满悬念的侦探书《福尔摩斯探案集》。书中到处是作者的智慧,结尾的推理往往能出人意料,并在前文找到伏笔。作者通过一顶帽子,一副眼镜,就能准确判断出遇害人的身份甚至当时的心理,这使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暑假里的一天,我早早吃过饭,顶着骄阳去同学家借来她家剩下的几本书,好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记她的名字——郑晓云。

  长长的暑假,叔叔的邮包显然不能满足我阅读的需求。克服了女孩子胆小恐惧的心里,我一次从家里的长梯上爬到堆满了杂物,灰尘味浓烈的楼顶小房间,不顾夏天的暑热和蚊虫的叮,打开装书的箱子,全是旧书。记得有一本《盐铁论》,很好奇它的名字,读了半天一点也看不懂,但还是找到了一本充满故事性的《东周列国志》,可惜只有一个上册。齐桓公和晋文公在称霸之前一直过着流亡的生活;郑国竟在一天之内能三易其主,杀伐不断;介子推拒绝做官竟愿被活活烧死在树下;山上迷路,靠一匹老马竟能将队伍引出困境……刀光剑影的东周,异彩纷呈的故事,使我知道了文言文并不那么高深难懂,而人世间的许多问题都能在书本中找到答案。

  高中了,我要去离家二十里外的镇上上学,学业上的困惑,住宿和饭菜的不适,离家的孤独,阅读成了慰藉我的最好办法。平时,我利用同学们吃饭的时间在教室里抽时间读书。高中学业繁重,同学们真正的读书时间并不多,有一些家境好的同学常常买了让人羡慕的《辽宁青年》《读者》等杂志,借阅这类杂志往往要排很长的队,其中一本杂志我排到第十五号,大家自觉传阅,读书氛围很浓。

  在高二,我的作文初显特色,语文老师开始在课堂上读我的范文。但是,青春的忧郁和迷茫还是到来了,孙少平和田晓霞也来到了我的身边(《平凡的世界》),双水村,黄原县,那样真实、亲切又遥远,少平和少安为了自己的命运四处突围,书中村里人生活的清苦与难处,每每读到,我都忍不住泪湿衣衫,这一片平凡而又深情的土地,有多少人付出他的青春……

  当时的高中教材里,还没有选择《我与地坛》这篇散文,我第一次是在《读者》杂志上读到的这篇文章。史铁生将自己的忧愁无奈和痛苦写得淋漓尽致,将一个十七岁少年的命运与地坛的景色相映照,是地坛的春夏秋冬让他在沉痛与自暴自弃中振作起来,让他最终明白,死亡并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无论精神多么独立的人,感情却一直在寻找一种依附,一种归宿;人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劳动永远是医治精神创伤的良药;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后来,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读书成了常态与必然:曹操老当益壮,横槊赋诗,慨叹人才难求,大业未成;项羽力能扛鼎,识人不明,刚愎自用,一世英雄自刎乌江,留下千古悲叹;杜甫在人生最美好的十年,却漂泊长安,历经安史之乱,“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将目光转向人民,人民亦尊封他为“诗圣”;苏武流亡北海牧羊,持节守志不改初衷;还有那守卫边疆采薇的将士,亦有涉江采芙蓉的游子思妇,富有家国情怀的郁达夫,充满文人忧思的朱自清……

  书中别有洞天!“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世间动人的画面,莫过于手捧书本的背影。站在有月亮的夜里,催人不断前行的不光是学子琅琅的读书声,书本更像一束光,照亮我前行的路。只要捧起书本,我便顿觉眼神温柔,世间安静,世上最美的时光,那是读书的时光。

作者|巨秀丽

  公众号:岐山作家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142
c
id
580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