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日记大全 > 心情日记 >

关于文化诗词的心情日志写作

2018-02-05 14:01:11
|春燕

  编者按:《<田园丹青>:文化随笔的诗意书写》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阅读《田园丹青》这篇文章后慢慢的理解文化随笔的概念,也从中把握到文化诗词的境界,不妨来看看吧。

  读郑峰先生的文化随笔集《田园丹青》,像是在读一本诗意浓浓的诗集,又像是在看一册五彩缤纷的画集。文中有诗,诗中有画,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构成了这本书的基本特色。书中几十幅插画,诗画辉映,更增加了书的厚重感和艺术魅力。

  当代散文大家石英先生曾就“文化随笔”散文作过精辟的概括:所谓文化,“还是专指一种带知识性的品类文章。这种所谓知识性包括某些专业的、普通的、直接与间接的知识和经验。当然,它们大都带有笔者自身阅历的痕迹”。而随笔,“约定俗成的涵义是在散文的框架下具有说理性和知识性的特点。但无论是说理性与知识性,都被融入文学的况味之中,而相对说更具有某种吸引力”。这个定义对我们阅读《田园丹青》是很有帮助的。

  这部散文随笔集都是郑峰先生两年多来的新作,可以说是他散文创作的一次新的飞跃,标志着他散文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其艺术特色来说,笔者认为表现为“五化”。即谋篇布局精短化、营造意境诗意化、表现手法白描化、语言表达诗句化、叙述方法平民化。品读《田园丹青》中的九十多篇文章,大都比较精短。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了,短,实在是一种作者的智慧。当然仅仅短是不够的,还要精,要言之有物。郑峰先生的文化随笔可以说是高度浓缩,都是“干货”,是作者阅历和经验之结晶,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与一体。《笔记中的往事》这篇短文,看似信手拈来,“东一榔头,西一棒锤”(作者语),实则是高度概括的人生感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阐释。作者在里面写到了“退休”这件事。“官到县级止,人到五十休”。“自此,官身结束,告别政坛,回归民间”。何等潇洒,又发人深思。意境诗意化。诗情画意并非诗歌所独有。中国古代,包括当代一些优秀散文,都是很讲究意境的。郑峰先生似乎深谙这一点,往往都是开篇蓼蓼数语,便把人带到了浓浓的诗意中。而许多篇章,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浓郁的诗意。有的当散文诗读,也不为过。《独坐秋窗》就是一篇散文诗般的短文:“独坐秋窗,是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一句话,其语气,其氛围,就立即把人带进了诗意的梦幻中。《一个梦境》、《思念如花》、《山居人家》等,篇篇都是如情似梦的意境,如雾里看花,很美。把文化随笔写成美文、离不开这种诗意般意境的营造。郑峰先生擅长丹青,对中国画有很深的造诣。看来,他也深知鲁迅先生说的,画一个人最好画他的眼睛的道理。这就是鲁迅先生大力倡导的“白描”手法。表现手法的白描化,大大增强了《田园丹青》的艺术效果。白描不仅用于写人,亦可用于写景、写物、写情,甚至于写史。抓住本质,寥寥数语,韵味全出。这方面郑峰先生可谓高手。他写范蠡与西施泛舟江湖:“看花乱开,听人野喝,粗茶淡饭,小酒二两,唧唧我我,实在贴切,如此活着,还想咋样?”。亦庄亦谐,简直成了“老树画画”了。语言表达诗句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量直接引用古今中外作家诗人的诗句,为表达主题服务。据我粗略统计,所引用的诗词应在二百首之多,几乎每篇都有引用,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表现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些诗笔者也是第一次读到。如《新年感怀》中引用了宋伯仁的《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二是大量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这方面也有相当大的数量,涉及绘画、书法、养生保健、生活自然等,显示了作者渊博的知识,读者也得以便捷分享。三是采用了诗的跳跃性极强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诗感。《路边一棵柚子树》中,作者写道:“面对它,我倏然想起了以树联想人生的毛泽东。他晚年常常背诵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庚信写的《枯树赋》”。一面是茂盛葱荣的“后皇嘉树”,一面是“今看摇落”的沉沉古木,中间有着极远的距离,作者却把它们连到了一起。一枯一荣,有着强烈的诗意。四是作者善于用纯熟的文学语言,高度凝炼,形象生动,力求达到诗的语言的表现力。“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于风云而并驰也”《文心雕龙语》。作者展开诗人的想象,珍珠般的语言尽情挥洒。《水墨婺源》、《花开的联想》、《记忆如闲云》等,用的基本都是诗的语言,可以说整篇都像散文诗。郑峰先生长期做领导工作,又是搞宣传出身,可读他的文章,并无“新八股”,也无“说教”味,更非“老干体”。他的文风平易近人。娓娓道来,贴近底层,地气十足,这就是他叙述方法平民化的体现,也是他“回归民间”的最好说明。书中有不少是写如何调整好退下来后的心态的,还有养生保健的,都是一种低姿态的细声慢语,读之如老友谈心,沁人心脾。《古风·雅韵·山城》是一篇很独特的人文随笔,作者对我市的山城博山作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文采飞扬,却又至明至理。特别是最后一段对博山提出了“以休闲、居住、旅游为主旨”的发展思路,极有见地,也体现了他关心民生的文人情怀。

  作者|宋道敏

  公众号:爱读淄博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142
c
id
51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