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潜能开发 > 脑力开发 > 智力开发 >

影响学习成绩的5个非智力因素,跟智力和努力一样重要 !

2018-05-08 17:30:32
|梓荣

  今天我们带来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的一篇文章,里面阐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影响孩子成长的,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不只是努力和智力,还有情绪、习惯等其他因素。与智力与努力相比,也许这些因素对孩子成长更重要。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影响学习成绩的5个非智力因素,跟智力和努力一样重要 !,一起来看看吧!

  规律一:

  很多老师、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与智力,殊不知情绪与能力也能影响孩子成绩

  “在学校,老师每天叮嘱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回到家,妈妈还问学习怎么样?班里排第几?周末各种班都排满了,课外书也不让看……”

  “学生的任务当然是学习了,其他的以后再说……”

  很多家长和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智力发展,却忽略了孩子情绪和同伴交往等能力的发展。但实际上,后两者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笔者曾对一批初一年级的学生做过3年追踪研究,关注初一成绩不好的“后1/3学生”与成绩较好的“前1/3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研究发现,两类学生随着年级升高成绩差距渐渐增大。后1/3学生与前1/3学生的认知水平、感受到的社会信任与支持包括来自教师和同伴的信任支持在刚入学时差距不大,随年级升高差距扩大;后1/3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较低,正向积极情绪比前1/3学生低,负向消极情绪比前1/3学生高,并随年级升高不断扩大;后1/3学生父母往往是低学历、高独裁、低期望、低亲密的……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提升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更需要交往,发展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察觉自我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能调控自己的情绪,这些与学习同等重要。

  大量研究发现:情绪会影响大脑功能的实现,对大脑功能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当孩子处于愉悦、轻松的情绪中,能更好地保持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和效果更高;当孩子处于紧张或烦躁的情绪中,很难专注于学习。

  心理学研究一致认为,与同龄人交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且不可替代。研究结论还告诉我们,学习时间并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两者不是同步增长的关系。在学习时间达到一定量之前,学习时间越长,成绩越好,但达到一定量后,时间越长,成绩不升反降。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学生在不同领域中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我们不能厚此薄彼,把学生各方面发展割裂开来。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家长和老师需要促进学生学习和智力的发展,更要关注情绪、同伴交往这些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规律二:

  “起跑线”很重要,但是在合适的时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更重要

  “孩子两三岁后,我发现周围的家长就把与我孩子同龄的小孩送去各种培训班,虽然我很挣扎,但是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底在什么时候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方面的能力才是合适的,我真的不知道。”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能是目前家长和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话对不对呢?又对又不对。孩子的有些能力和品质要从小培养,有些能力和品质要到适合他受教育的年龄去培养。只有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把握不同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在合适的时间里做适合的事,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幼儿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展孩子的口语能力,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培养孩子形成人格的主动性,过早把孩子送去各种培训班接受小学式教育的方式是非常要不得的。

  小学阶段,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成功感、勤奋感和自主感的培养,重在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以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为例,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从心理机制的角度看,习惯是一种需要。从脑机制的角度看,习惯是在重复出现的、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是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点之间建立起来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研究表明,学生在小学高年级与初中、高中时期的学习习惯基本相似,这表明,到小学高年级或中学再去培养学习习惯效果就不明显。在中学阶段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鼓励孩子同伴交往,引导探索和思考“我是谁”、“我将来要做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达成“自我同一性”。

  规律三:

  对于偏好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写字不认真,字面不整洁,回家每个字抄N遍。”学生一脸无辜:“老师,我真的是努力了,可是就没有其他同学写得好!我也不想这样。”

  “我喜欢写作业的时候带着耳机,头脑清楚、注意力集中,但是父母总觉得我不认真,说不能三心二意,他们真的不了解我!”

  由于基因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体现在学生发展速度不同,需要的教育方式不同,达到的要求也不同。研究表明,孩子生理发育水平的差异,造成不同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不同:有的学生属于视觉型,更擅长通过视觉信息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属于听觉型,更擅长通过听觉信息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属于动作型,更擅长通过运动来学习。对于不同学习方式类型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引导、辅导方式。还有研究表明,男孩与女孩的大脑存在较大的差别,男孩的脑额叶发育速度比女孩慢。因此,男孩比较冲动,女孩则更能遵守规则。因此,家长和老师对男孩要多一点宽容和耐心,给予更多的引导,绝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

  成功的教育案例说明,只要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规律,并真正地研究有差异的学生,就能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就能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和目标衡量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打开健康成长的大门。

  规律四:

  自尊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因素,所以千万别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老师为了让学生珍惜和节约文具,让班长把班里橡皮最破的学生找出来,当着全班师生的面让这个孩子穿上一件破衣服,对所有同学和老师道歉,表示自己将橡皮搞破多么不好,以后不再这样了。学生尽管嘴上说自己错了,但是眼睛里分明是委屈、敌意……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尊对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自尊水平不高的学生相比,自尊水平高的学生未来的生活品质更高,经济前景更好、心理更健康、问题行为更少。适度的挫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抗挫折能力,而过度的挫折会使学生失去自信,怀疑自己,常常觉得无助和绝望。综观教师严厉体罚、责骂、惩罚学生的现象,很多教师的动机都是好的,但由于缺乏智慧的方法和策略,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伤害和影响。

  教育者一定要有效避免因为“无心之失”带来的不良影响。教师有了好的动机,还要有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规律五:

  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系统

  班里有一个学生上课经常心不在焉,成绩在班上排名倒数……在一次家访中,李老师了解到他原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自从去年母亲因癌症去世后,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不想学习……从此,李老师对他格外关注,经常鼓励、引导他融入同学,帮他补习。渐渐地,他脸上的笑容多了,成绩提高了,与班里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

  每个孩子的成长有众多影响因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郎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发展心理学理论强调,发展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发展受到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其中家庭、学校是影响孩子发展的微系统,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大。

  家长、教师都是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他人,两者只有对学生的发展规律有全面客观的了解,才能秉承同样的理念,共同配合,而不是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两者的作用相互抵消。

  有一些家校合作过于形式化,真正的家校合作,应该是学校和教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给予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教育。比如,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在家表现等,这样才能真正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真正的家校合作,应该是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结语:

  没有抽象的学生

  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该读懂孩子,了解每一个孩子行为背后的故事。教育就是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成长支持环境。

  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提升教育质量要回到教育的源头,那就是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当教育者真正掌握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就能克服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避免因“无心之失”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真正实现科学育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591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