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王景治水简述
自古以来,黄河就在中原大地上不断地决口和改道,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数不清的灾难和痛苦。
王景治水
黄河泛滥不止,汉政府几次堵决口都不成功,黄河还有个支流,从荥阳附近分出,叫作汴渠。发大水时,汴渠便被冲得一塌糊涂,汉明帝即位之前,黄河两岸的百姓受水害已经长达60余年了。到明帝刘庄在位时,出现一位叫王景的能人,他在治水方面颇有成果。
王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水利专家,是东浪郡人。东浪郡即今朝鲜的平壤市。当年,王景的父亲王闳杀死了东浪郡的官员,拥护汉朝,欢迎汉太守接管东浪郡。他的这一作法受到了光武帝的嘉奖,封王闳为列侯,王闳很客气,没有接受。光武帝便召他进京,然而王闳在上京路上就病死了。王景长大后,由于他自小好学,精通《周易》,懂得数学,对天文也很有研究,才华横溢,被司空伏恭看中,收于门下。
后来王景修整浚仪渠,显示出治水的才能,所以于公于私,刘庄都很信任王景。他把王景召到殿前问道:“先帝听取浚仪县令的意见,不修汴渠无大损失,你认为如何?”王景道:“陛下请想,汴渠流域接近洛阳,对京城威胁甚大,附近十几个县,产粮丰富,不可不顾,虽然经费巨大,役使的民众成千累万,必有怨言,但修成之后受益的仍是民众与国家,尤其洛阳。”刘庄觉得王景说得很正确,赏赐给他《禹贡图》、《山海经》、《史记?河渠书》等许多有关水利方面、地理方面的书籍以及钱帛,命他治水。永平十三年夏天,王景到黄河边视察过几次后,整治汴渠的工程开始了。这件事可不容易干,汴渠决口后在中原大地上形成宽广的水泽,流经山东省、江苏省几个县注入淮河,特殊的地势环境,使灾害频繁,王景经过认真测算,决定重新改变汴渠的出口路线,让河道从今山东梁山县、平阳县、长青县、济南市、济阳县、高青县、博兴县流经,然后入海。这与今日的黄河流向十分接近。从前的流向比这更为曲折。而汴渠中最大的难题便是荥阳渠口,此处为分流点,需要有闸门控制进入汴渠的水量。王景往坝上加石头,与黄河河堤相连,留下一丈多宽的豁口,用厚木板卡住,这就是水闸。水多时闸门打开,水少时就关住,再按山地落差选择路线,保持水流尽可能平稳,避免自然破坏,特别在急转弯之处,都要修上石堤,再将淤塞的地方挖开,分出支流,以灌溉土地。这几种作法,大大缓解了黄河自身的压力。
治水工程耗资数目惊人,总费用达到上百亿,汉政府负担相当沉重,王景处处节省,十分辛劳,永平十四年四月,汴渠终于完工了。这一年的苦战中有几十万人为之挥汗如雨,由于意外事故,还有许多人献出了生命。放水以后,滚滚黄河顺利流入汴渠,灌溉两岸田地,老百姓纷纷赞扬。刘庄也高兴地来到荥阳,巡视汴渠,他看到王景设计的水闸门时深感佩服,说了很多鼓励的话。“黄河两岸土地与贫者耕种,官和豪门不得干涉搅扰。”刘庄下诏,再次鼓舞士气,振兴农业。从此,黄河下游两岸被淹过的几十个县的土地都变成了良田,使汉政府增加了许多收入,国库也得以充实。王景因此被称为“治水奇人”,民众对他十分尊敬,刘庄也非常信任他。从世界水利史上看,在生产力很落后的情况下,治理黄河这样大的工程,能如此圆满得成功,不能不称之为奇迹,王景也无愧于“治水奇人”的称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