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来历和风俗

金凤1871分享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腊八节的来历和风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腊八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节,古时叫“腊日”,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传统节日。从广义上来讲,夏历十二月初八之腊八,和十二月二十四的祭灶,加上正月十五的元宵,都是传统春节的组成部分,而腊八则标志着整个辞旧迎新活动的开始。

“腊八”节的形成,是两个方面结合的产物:一是古代的“腊祭”;二是佛教文化的影响。这一节日可谓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交相融合的产物。

按照古书记载,“腊”,古时也称“蜡”或“猎”。腊(蜡或猎)是古代岁终的一种祭礼。夏朝称“嘉平”、殷商称“清祀”、周朝用“大蜡”、汉代才称“腊”。在古代农业社会,一切风俗习惯,都免不了与农业生产发生联系。农民的生活,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都是比较忙的,只有在冬藏之季较空闲。

所以,人们通常在收成之后的年底,组织起来去野外猎取禽兽,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以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祈求来年避免厄运,驱除不祥,家人平安、吉祥,这便是“腊祭”也叫“猎祭”。因此,人们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就来源于年终祈福,酬谢神鬼。

腊八节的风俗

1.腊八粥

腊八的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的时候,每逢腊八的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的时候,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非常的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来食用。

腊八粥熬好以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可以赠送给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一起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非常好的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寓意。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2.腊八蒜

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传统习俗,叫“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腊八十几天以后,正好是春节的时候,由于醋的浸泡,蒜整体呈碧绿,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节前后的时候,就着腊八蒜和醋吃饺子、拌凉菜,味道会非常的美好。

3.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腊八豆腐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的时候,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4.腊八面

中国北方腊八面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的时候全家人围在一起吃腊八面。

腊八粥的做法

原料:

大米150克,黄小米150声,粘黄米150克,江米150克,秫米150克,薏仁米150克,菱角米150克,鸡头米150克,红江豆米150克,白芸米250克,红小豆250克,红芸豆250克,莲子250克,桂元250克,大麦150克,青梅250克,瓜条250克,百合250克,甜杏仁250克,糖适量。

做法:

1.将菱角米带皮煮熟,熟后去皮,鸡头米去外皮,将米粒上锅煮熟后再去皮。花生米浸泡后去皮,桂元去皮、核。

2.将莲子掰成两半,去除莲子心。将莲子放在碗内,加凉水上锅蒸,蒸熟取出备用。

3.锅内放适量水,将秫米、红小豆、白芸豆、红江豆洗净倒人锅中煮。煮至半熟,再加大米、黄小米、粘黄米、江米,大麦米,薏仁米一起煮。待锅开后,改用微火煮。煮至七,八成熟时,将百合、甜杏仁、红小枣倒人锅中继续煮。见粥已发粘,再把青梅、瓜条切成方丁,与备用的莲子一起倒人锅中搅匀,再煮—会儿,加糖即可食用。


腊八节的来历和风俗相关文章:

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

2022腊八节的来历及传统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2022腊八节的习俗及由来

2022腊八节的来历及风俗

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是什么

2022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腊八节有哪些传统的风俗

2022腊八节的来历和风俗活动

关于腊八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

    27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