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中学生优秀读后感
我的前半生是清朝末代皇帝写的。看了我的前半生,读者的阅读心得都有哪些呢?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我的前半生中学生优秀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
一九四五年的八月十五日,日军正式投降了。溥仪的命运也到了一种岌岌可危的地步了。日本再也不想保护他,也没有能力保护他了。我不知道日本人出于什么目的,并没有像溥仪害怕得那样对他进行杀人灭口,而是打算带他一起逃回日本。然而终于没能如愿,在沈阳的机场,他们遭遇了苏军,后来溥仪便被带到了苏联。
再也没有什么皇帝的称号了,他也再也不能对谁任意的施加他的残暴了,这个苦命的却觉得很可恨的人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了吧?
是的,他开始了新生活,可是他还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人,还是有人服侍他,他还是自己什么都不干。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作证时,他从来不说自己的罪过,将一切的罪行都推给了日本。如果说当初的他还有为了所谓的大局而迫不得已的话,今天的这些表现,却都就是他低劣人格的表现了。我看到的完全就是一个胆小的,面目可憎的罪人了。
新中国成立,溥仪开始了又一次在高墙中的生活。是的,他和家人还有一些伪满的军官一起被关在监狱里进行改造。改造中的生活对于溥仪无疑是非常艰难的。他不相信共产党会善待自己,他没有任何的自理能力,他受到家人的孤立我想那样的改造是从头彻尾在进行,不过对于一个从小生活中一种高不胜寒的境地的人而言,内心的改变是太难了。如果说行动上有什么改变,大多的是为了争取原谅,是为了保住性命!!!抗美援朝引起了溥仪心里的又一次波动。然而我们这位皇帝在改造中还是慢慢地看到现实,还是有了些许无奈的进步。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2】
天气骤然变冷,静坐一下午,一口气把亦舒的看完,肚子饿了,出去觅食,偏偏这个时候找不到车钥匙,老是丢三落四,可恨!还好有备用的,下楼时还在疑心是不是昨天匆忙忘记锁了,到楼下,果然!一眼看见我的车,锁上挂着钥匙,呵~还算幸运!
踏上车发现已暮色四合,只觉脸庞有冷冷的风拂过,看着柔和路灯,竟有种淡淡的喜悦,因为觉得自己释然些什么,下过雨的路面干净清爽,柏树也翠绿可爱……
肚子咕咕直叫
每当我看完一本书,总会浮想联翩。
一本书能得深受读者喜欢,大抵是因为读者可以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样才能产生共鸣吧,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的,虽然我没有书中人物这么经历丰富。
书中我最喜欢史安儿和唐晶,史安儿还算是个小丫头,她只有十二岁,但是却有二十岁人的成熟和理智。她有青少年的纯真却又有成年人的干练,言谈举止得体适宜。唐晶是一个事业有成,但感情空窗的职业女性,对待事业她游刃有余;对待爱情她宁缺勿滥;对待朋友,她十年如一日,言语诙谐幽默,透露出淡定和从容,她是个有个性的女人,她的生命中不允许平凡人的出现。
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和亲人是幸福的,而主人公拥有这些却失去美好的婚姻,最终在身边人的关怀和自己的努力下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幸福,结局有点戏剧化,能在绝望中获得重生的不少,但能得到上帝眷顾的恐怕不多,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有结果的。安妮宝贝说的好: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纪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
当然看到这样的结局很开心,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女主人公在生命的前半生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找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让我不禁感慨,那么,我呢?学生时代即将结束,我做了些什么?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3】
自己一直是不相信爱情的那一族,明白幸福的生活是需要自己打拼与创造的,没有人可以依靠,纵使你的另一半,也会在某一天,完全没有预料的,毅然离去。诚然,这些与看过的那些电视和妈妈的教诲是有莫大关联的,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因为自己的要强与高傲的自尊。
每次看电视,见到女主为了那些抛弃她们的男人,过得生不如死,低声下气,就觉得憋屈。如果将来我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一定会漂亮地转身,毅然决然,不管会有多少泪,多少不舍,绝对不要在他面前表现出来!当然,我会自己站起来,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独立的成功!女人,一定要活得有自尊。
《我的前半生》是一本很好的小说,虽然是比较琐碎的生活描写,但给人真实、诚恳的感觉。当一个人历经了苦难以后,总会有劫后重生的一天,总会学会坚强生活。很多人很多事,冷静下来,总能有一个清晰地判断。从前依赖的、不舍的,总有一天会渐渐离你远去,很少有人能一路陪伴到永远。人生真的像一段旅程,走走停停,生命中的人,进进出出,哪些是永远存在的?不过是过眼云烟,镜中花,水中月一般美好,一般不实。
真如室友所说,女人,一生总是要寻找一个依靠。小说里的女人再次站起来了,却依然期待另一个温暖的臂弯,期望坚强的后盾。难道一个人就那样凄惨?一定要悲悲切切地活着吗?又或者,自己的经历根本等于零,所以就无法得出深刻的结论?无法得知。将来,会有怎样的际遇,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经历什么样的事,都不得而知,也都依赖于现在的努力。
为了将来的独立与自强,现在,一定要有所为!
加油吧,纵使永远单身,也不用害怕!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4】
今年暑假我有翻开我的书柜,又读完了爱新觉罗·溥仪先生的《我的前半生》,有些感受。溥仪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不平凡的色彩,这些不平凡,造就了他这一生的特别历史,同时也造就了中国的历史。这里面,有闹剧,有悲哀,有疑惧,有希望。
1906年,溥仪出生于北京,1908年慈禧临死前选择了溥仪继承皇位,慈禧的一句话,改变了溥仪的一生。1911年清帝溥仪逊位,从此,清室的复辟闹剧便一幕幕的开始上演了。先是张勋带着辫子军帮助溥仪复辟,工作思路然而没做几天皇帝的溥仪就又退位了。溥仪第三次做皇帝是在1934年的伪满洲国,称帝为康德皇帝。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于1932年初在长春(当时称为新京)任满洲国执政,后于1934年初称帝。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溥仪作为伪满战犯被关押于前苏联,五年后回国进行改造,十年后得到国家特赦,任职于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1967年,病逝于北京。宣统皇帝,大清逊帝,伪满执政,康德皇帝,战犯,普通公民,这些字眼写照了溥仪先生的一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通过利用溥仪强烈恢复祖业的愿望,以溥仪为扶植对象建立了伪满,开始了长达十四年对东北的统治,这十四年,能活过来的人本身就是个奇迹。溥仪在答应日本出任伪满执政时,也许他忘了,日本人并不是善良的,日本不可能为了一个中国人的皇位而忙活,他们要的,自然是想要得到的利益。当溥仪明白一切以后,日本人已经牢牢的掌控了他,而他这个执政和皇帝无非是个幌子而已。日本人给溥仪戴上了一顶繁华的皇冠,然而这顶皇冠繁华的背后却是一个紧箍咒。伪满十四年,溥仪几乎没有任何的权利,他不仅毁了自己,更毁了整个满洲。日本就这样以东三省和台湾省为跳板,对中国开始了大肆侵略。
伪满十四年的历史,是悲哀的。由于清室宗庙受到孙殿英军阀可耻的盗墓行为以及其他的种种原因,激起了溥仪恢复帝业的愿望,而这个愿望又恰恰是跟那个时代所背离的,正如杨天石先生所说:“历史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这个愿望不会实现,也不可能实现。被这个愿望冲昏了头脑的溥仪陷入了日本侵略者设计的圈套,而这个圈套在我们今天看来,其用意是多么的明显,多么的可耻。或许只要稍作思考,顺应历史潮流,拒绝日本侵略者的邀请,这十四年的血泪史就不会发生了。
作为个人,我尊重溥仪先生在改造后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溥仪先生所著《我的前半生》一书本身就是对国家和历史的贡献,使读者更加清晰的了解当时的中国。
历史,给了我们教训!我们必须谨记,任何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5】
从溥仪的《我的前半生》看到了很多历史秘闻。历史真有意思,其实它很人性,很自然,不象我们学到的历史书写的那么简单,不是黑就是白。被历史书写成白脸的人未必就没干过坏事,被写成黑脸的也未必没干过好事,并且他做那件事自有他的道理。了解历史要先了解人性。
复辟大清之业虽然艰难,但浦仪一生都在为之努力。虽然他的方法没用对,找的人也没找对,还花了不少冤枉钱,但谁又能保证,换另一个人会比浦仪做得好呢?复辟大清的路如果采用的是另一种方式,也许会小有成就,但真正要复辟成功在当时那个时代何其之难!没有了财政支持和军队支持的遗老遗少们再努力再不惜一切代价也难以成功,因为在乱世没有军队一切就如同画饼而已!可惜这一点浦仪看不到。或者,他错误地以为,借助别人的军队可以帮自己实现目的,可是他忘了,每个人都有私欲,既然别人有军队可以统治全国,为什么别人非要让他当最高统治者呢?所以,在建立国家方面,军队是无法借的,溥仪用了一生才明白。
前半生忙忙碌碌,自以为大业垂成,却谁知只是白送了别人银子,给别人做了嫁衣;后半生颠沛流离,更有牢狱之困,最终以平民身份完结。有谁能象溥仪一样,能有这样戏剧性的大起大落的人生?想来历代末代之君皆有此感吧?不过,溥仪唯一可以感到幸运的是,他没有象有的末代之君那样,被现世之君杀掉。这是他的运气。
叹哉!前半生如在梦里,以为自己能改写历史;后半生知其不可为,却也不由自己能决定了。叹哉溥仪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