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作文五篇

2019-12-06 09:17:45
|廷峰2

  《遥远的绝响》是余秋雨的代表作之一。文笔优美,意蕴深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遥远的绝响》读后感作文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作文五篇(一)

  读完余秋雨《遥远的绝响》,才发现自己深深的迷上了他笔下的哪个朝代、那群可爱的人。作者说“那是另外一个心灵世界和人格天地,即使仅仅是仰望一下,也会对比出我们所习惯的平庸”。那是一个乱世,是一个无序和黑暗的“后英雄时期”,但这样一个时期,却出现了那样一群可爱的文人名士,比如谢灵远,比如嵇康,比如阮籍。

  记得以前听闻路穷而哭的阮籍时,总带着些许不屑,觉得他太悲观,如今看来,这种任性的行为,何尝不是一种肆意的生活!在他的眼里,没有世俗的礼教,没有层层的束缚,有的只是自己内心的感受,他走一路哭一路,荒草野地间谁也没有听见——他只哭给自己听,他只为这样肆意而自由的活着。一个陌生的女孩死了,他为她不幸,为她大哭,把满心的哀悼倾诉完了才离开。他不会假装,也毫无表演意识,他的滂沱泪雨诠释的是真诚,这眼泪不是为亲情而洒,不是为冤案而流,只是献给一个美好而又远逝的生命。荒唐在于此,高贵也在于此,没有任何理由,只为美丽,只为青春,只为生命。他哭得抽象,哭的淋漓尽致,他的哭声让我觉得他是如此的至情至性,如此可爱。

  他不注重世俗礼教,他母亲死讯传来时,他正在下棋,下棋的对方要求停止,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歇手,非要决个输赢,非要下完棋。他在别人惊恐万状的目光中要过酒杯,饮酒两斗,然后才放声大哭,哭的时候,口吐鲜血......他在母丧之中喝酒吃肉,但对母亲之死,悲痛之深,又有几个孝子能比得上?他不拘礼法,冲破“孝”的礼法来真正行孝,他只想活得真实和自在,活得肆意而潇洒……

  这样任性的阮籍,这样非俗的阮籍,这样肆然的阮籍,这样可爱的阮籍,教人如何不喜欢?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作文五篇(二)

  历史是一部长卷,再怎么博大精深也终究要翻过去的;历史是一个故事,多少是是非非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循环往复。我们拦不住它滚滚的潮流,唯有在现实的寂静中,或漠然或虔诚地品味曾有过的似模糊似清晰的记忆。然而,余秋雨的《遥远的绝响》始终在心间震撼。

  翻开历史,在那样的年代,在一个功名利禄争斗的乱世,多少文人名家在漠然中悄逝。没有谁为谁叹息,没有谁为谁停留,就这样,如古井死水沉淀于历史的旧梦中。

  是余秋雨,翻开了这个旧梦,在梦醒的惊悸中,凭着一份对中国文化史的责任感,凭着满腔的激情诉说了魏晋时期的文化名人被历史遮掩的千百年来的哀痛,诉说的是一份衷肠,道出的是一种惋惜,发出的是一声概叹。文末“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是一种怎样的无可奈何呀!

  才华横溢,孤傲清高的阮籍,曾为人生的末路而哭泣,曾为“到处都是为争做英雄而留下的斑斑疮痍”而伤怀,他苛求的只是生命中的一点自主和自由。如此德才兼备的才子却隐没于茫茫乱世,岂不悲哉?但真正悲哀的,只能是那个社会;应当负责任的,该是那个时代。无意于险恶的乱世,在一个清冷“森林”里隐蔽自己,给自己的心灵一份宁静。阮籍像一片风干的带着绿色的树叶,既不属于天空,也不属于大地,默默一生中能够读懂他的只有自己。

  还有“龙章凤姿,天使自然”的嵇康,生命乐章比阮籍更清晰,更响亮。“非汤武而薄周孔”的人生主张,使他完全不理会种种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官场仕途,将在大树下打铁作为其心的归属。“对嵇康来说,能够从心灵深处干扰他的,是朋友。”为了逃避官场,把友情看得深重的他毅然与好友山涛绝交。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那封伤心凄切的绝交书足可以证明他心灵深处的那份坦诚和无奈。

  错过的已经错过,失去的终究失去。假如那时嵇康、阮籍走进官场,结局是否会同历史一样,悄然远逝呢?应当说,正是拥有那种洁身自好、孤傲清高的处世观,他们才传响于历史。

  遥远的绝响已追随历史而去,但那串尘世的风铃是否也会轻轻摇响,启迪着人们对那些古老的精神财富多一些在乎?

  我想,至今能够对他们说的只有时下流行的一句熟语:“情愿一生追随,只为梦能圆。”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作文五篇(三)

  历史是一部长卷,再怎么博大精深也终究要翻过去的;历史是一个故事,多少是是非非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循环往复,

  。我们拦不住它滚滚的潮流,唯有在现实的寂静中,或漠然或虔诚地品味曾有过的似模糊似清晰的记忆。然而,余秋雨的《遥远的绝响》始终在心间震撼。

  翻开历史,在那样的年代,在一个功名利禄争斗的乱世,多少文人名家在漠然中悄逝。没有谁为谁叹息,没有谁为谁停留,就这样,如古井死水沉淀于历史的旧梦中。

  是余秋雨,翻开了这个旧梦,在梦醒的惊悸中,凭着一份对中国文化史的责任感,凭着满腔的激情诉说了魏晋时期的文化名人被历史遮掩的千百年来的哀痛,诉说的是一份衷肠,道出的是一种惋惜,发出的是一声概叹。文末“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是一种怎样的无可奈何呀!

  才华横溢,孤傲清高的阮籍,曾为人生的末路而哭泣,曾为“到处都是为争做英雄而留下的斑斑疮痍”而伤怀,他苛求的只是生命中的一点自主和自由。如此德才兼备的才子却隐没于茫茫乱世,岂不悲哉?但真正悲哀的,只能是那个社会;应当负责任的,该是那个时代。无意于险恶的乱世,在一个清冷“森林”里隐蔽自己,给自己的心灵一份宁静。阮籍像一片风干的带着绿色的树叶,既不属于天空,也不属于大地,默默一生中能够读懂他的只有自己。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作文五篇(四)

  《山居笔记》中的绝大部分篇什,都触及到我们熟视无睹的“暗角”,虽然它们谈的是已离我们很远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但它却具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遥远的绝响》写的是魏晋时代嵇康、阮籍等文人活动状况。但在文字背后实际上有作者深深的感喟。在秋雨先生的眼里,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标志出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的时期。

  文章以嵇康为主线,作者行文的心情是一种少有的景仰与钦羡,雅致与抒情中流露着沉痛之感,可谓是岁月跌宕中的情感顿挫。如果没有对大时代的真切把握,而要写出人物的神来,无异于缘木求鱼。

  《遥远的绝响》其神韵不仅表现在思想文化境界上,更表现在强烈的主体意识方面,它直指民族心灵的深处。文字之所以有很强的感召力,根本在于作者将自己鲜活的文化生命融入笔端,而此间文化生命又是由沉重深厚的现实历史积淀而成。真正纯正的主体意识,需要对现实的忧患,对历史的洞察,对未来的执着,对整体人类文化的感悟。而由更高的层次对历史现实进行极其深切的眷顾,其间的忧思、苦恼、欢愉、欣慰,都与历史、现实、未来相契合,由此构成文章结构的立体化主体意识。

  嵇康,作者称他为阮籍终身性的朋友,但对于自己反对什么、追求什么,嵇康比阮籍更明确、更透彻,因此他的生命乐章也就更清晰、更响亮了。他“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他的人生境界的基本内容,是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闲。你看他健康得令人羡慕,帅气得令人倾倒。他的友情与亲情是心照不宣,浓烈到近乎淡薄的。他对他不喜欢的人可以白眼相加,率性而为。但是对友情,有时却又很无奈。他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人性的纯洁,对友谊近乎苛刻的要求,使他一再与朋友绝交。谁能理解他内心的苦衷!

  嵇康的被捕、被杀,实际上是高贵的人格无法见容于世的表征,正是所谓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的决绝、坦率,是小人和统治者无法忍受的,他的高洁映衬出了一片黑暗,不能见容于群小也就成为必然。中国文人的命运难道就这样多舛?作者除为豪杰逝去而悲郁之外,对钟会之类的小人也毫不留情地敲打了一番。人性的光芒被黑暗吞灭,悲剧正是将美撕碎给人看,行文至此,我们也不禁为嵇康的遭遇一恸。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作文五篇(五)

  魏晋风骨,倜傥风流。在这个“上品无寒士,下品皆寒门”极注重家门地位的时代里,出了无数名门风流;在这个以“搔虱而谈”为高雅行为的朝代里,出了无数“俗人”称奇,“圣人”不耻的轶事,我从来以为魏晋多是纸醉金迷的生活奢靡放纵的人物,却不想也有嵇康阮籍等如此重视友情,如此相冲脱着黑暗时期不论枷锁的人。

  魏晋出了许多“最”,《兰亭》书法最,潘安美男首。在如此虚幻的时代里,一个风流至此至于后人津津乐道的时代里,孕育了古中国从未出现的山川人杰。

  我们不停的复原,妄想找出《广陵》一绝再现于世,找出潘安遗骨如辛追夫人一般再现容貌,找出羲之书法在家临摹借此窥探王朝风骨一二,但真的可以探出一丝魏晋风貌吗?

  时间不停奔走,历史不断沉淀,沉淀下来留现于世的是今人因无法企及而世代的仰慕赞叹,千百年的情感赋予,难道是一副字,一支曲,一个人可以代表展现的吗?

  私以为不然。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87
c
id
2706
|